咸宁供销:做实共同缔造“以奖代补”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深入咸宁市各县市区探访供销共同缔造“以奖代补”项目成效,走进通城县沙堆镇石冲村,村民姜大爷兴奋地说:“自从搞了共同缔造,我买化肥、农药、生活用品都方便多了,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了,还便宜。儿子在外面给我寄点东西,再也不用跑到镇上去拿了。你看,我收的干豆角也不愁销了。”据悉,通城县供销社采取社属公司与全县11个“共同缔造”试点村对接,投入60余万元,通过“村社共建”的方式,在试点村建立了“四站点”:农资服务点、生活用品集采集配点、电商快递服务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基本上满足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需。
自2022年年底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推进资源、平台、服务下沉村级基层,试点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群众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乡村产业发展兴旺。全市63个试点村全部成功验收,争取省供销社“以奖代补”、“以股代补”项目资金301万元。
聚焦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供销合作社联合村“两委”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引导全村80%以上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农机等入股村各类专业合作社,构建“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专业主体托管+农户保底收益+村集体固定收益+农户二次返利分红+农户优先雇佣”的联农带农新机制。
全市63个试点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发展各类特色产业126个以上。赤壁市供销社与东柳村“两委”合作共建东柳村基层社,建设100㎡的农家超市、30㎡的庄稼医院、650㎡的为农服务中心,成立了赤壁市创先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葡萄、西瓜基地1120亩,大棚2270个,打造“阡陌东柳,瓜果飘香”品牌,年产值近1500万元,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就地安排社员120多人就业,带动36户脱贫户入社。
如何让农民既种得好,又卖得火,供销社不断在探索。通过共同缔造,在试点村设立供销e家电商服务站,开展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出村出县卖个好价钱,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赤壁东柳村供销e家电商服务站根据节日、农业节气开展电商直播,将农户土特产、小龙虾、果蔬等产品通过网络直播向社会推荐。并与市级电商平台对接,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聚焦惠农服务,打通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
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便利,是供销社多年来努力的方向。由此,供销社三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社、村级基层社应时而生。在供销共同缔造推动下,供销平台、资源、服务进一步向村一级延伸,全力打造农民群众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能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供销村级农资供应点,老百姓不仅能享受到送肥入户、送肥到田的便捷服务,还更实惠。供销社采取集采集配模式,统一仓储、统一调配,提高配送效率,每吨化肥降低运输成本50-80元,降低的所有成本全部让利于民。同时,该站点还为老百姓提供信息咨询、新技术培训推广、良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机具应用等全方位服务。
在供销县域集采集配村级服务点,以供销县域“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中心为依托,建设集采集配村级服务点,推行生产生活日用品“统一到家、统一质量、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管理”连锁配送,让群众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好产品。
在供销村级综合服务社,供销社顺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增设快递收投服务网点,并依托供销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加强寄递物流服务和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村快递“天天通”。
聚焦基层治理,提升供销基层组织服务效能
供销社、村“两委”共同发力,产生“1+1>2”的聚合效应,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共同缔造理念,供销社探索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基层供销社为支撑、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经济合作与利益联结为纽带”的“村社共建”模式,供销社联合村“两委”成立村基层供销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有效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基层供销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与村基层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村社共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村社共建”村级基层社69家,“村社共建”模式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多方共赢。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供销社聚力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供销共同缔造项目推动下,建设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参与“两网融合”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依托村级农资供应点推动实现本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全程可追溯和回收应收尽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