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025年全市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来源:咸宁市供销社 时间:2025-03-05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建设新型供销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全市城乡供应链服务网络,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结合实际,特制定2025年全市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任务如下:

一、积极建链融链入链,构筑平台矩阵聚合力

高效运营咸宁市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持续完善供应链管理运营机制。加大咸宁市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市场主体入链、融链、用链,促进链上交易额稳步增长。2025年,蔬菜(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入驻供应商超1000家,实现交易额5亿元以上。组织发动系统内城乡供应链运营公司、“三社一院”基层服务网点、社有企业以及干部职工、农民社员等入驻湖北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再生资源链平台。2025年实现入驻湖北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的供应商和服务网点达1086家(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企业科、经发科、合指科、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二、服务个产业链”,着力完善产业链联农带农新机制

1.推进农资链建设,探索“集采+直供+回收”模式,实现农资服务联农带农。建设综合型农资服务企业。加快供销农资企业由传统农资经销商向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强与湖北农资控股集团沟通对接,力争2025年省市县三级供销社共同持股成立县级供销农资农服公司达5家。采用“社有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形式,复制推广“集采+直供+回收”模式,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实现为农民节本目标。(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经发科、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2.推进粮油链建设,探索“三方持股+十服务”模式,实现粮油种植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发挥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加快社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2025年,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少于10个。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复制推广“三方持股+十服务”模式,全面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25年,力争争取中央财政奖补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不少于2024年,全年累计实现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350万亩次,土地托管面积80万亩。(责任领导:周晓玲,责任单位:经发科、办公室、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3.推进日用消费品链建设,探索“互联网+集采集配+自有物流+社会物流”模式,实现日用品“低进价、低运价、低卖价”联农带农。依托县级生产生活物资储备中心和县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县域集采集配中心2个。推动与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等部门平台的合作,整合农村寄递物流、农村电商等平台资源,构建日用消费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降低运输成本。积极对接湖北城乡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头部企业,通过厂家直采、网店直销,扩大集采规模,提升议价能力,实现低进价、降售价。(责任领导:刘秋芬,责任单位:合指科、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4.推进农产品建设链,探索“互联网+集采集配+三产融合”模式,实现农产品流通联农带农。依托湖北香城供应链公司,发挥咸宁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咸宁市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作用,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资源,建立长期稳定产销衔接关系,构建跨区域、跨层级、高效顺畅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开展农产品集采集配服务,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商超、大型餐饮企业等提供农产品加工、分拣、配送服务,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企业和种植大户等生产的农副产品提供购销、加工等服务,逐渐把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做成大型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和采购供应及物流配送平台。继续推进供销“大菜商”建设,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营业收入达到1400万元以上。(责任领导:涂国文,责任单位:合指科、企业科、咸宁供销集团、咸宁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5.推进再生链建设,探索“两网融合”模式,实现再生资源产业服务乡村振兴联农带农。积极对接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在股权、业务等方面给予支持。提档升级区域分拣中心1个,改造提升基层回收网点50个,形成以社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为引领、乡村回收站点为基础、县域分拣中心为支撑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深化与省再生资源供应链平台合作,加快打造互联网时代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做到线上交投与线下回收的有机结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家电、电子产品、钢材等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推进“一网多用”,有效降低回收成本。(责任领导:徐亮,责任单位:经发科、监事会办公室、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全面推进“两个到户”,加快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1.推进“县基一体化”建设。重点推进县级统一结算(代账)中心建设,开展人员调配一体化、资产监管一体化、财务管理一体化、经营服务一体化“四个一体化”建设。2025年每个县(市、区)选取2-3个乡(镇)推进“县基一体化”管理。(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合指科、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2.实施“百县百社质量升级”工程。2025年每个县(市、区)社建设2家服务功能全、社会形象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基层社示范社,全面提升基层社综合服务功能。(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合指科、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3.推进村级供销社提质扩面。进一步探索村级供销社联农带农新机制,按照“五有”标准,联合村集体、农户共同出资入股建设村级供销社,今年建设村级供销社18家。着力将通山县石门村供销社打造成为全省村级供销社示范社、标杆社。探索鼓励村两委干部兼任村级供销社供销专员,负责收集日用品、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下行订单需求,收集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等上行数据。(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合指科、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4.探索打造“城市供销社”。加强与城发集团的深入合作,依托香城供应链公司,以城市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全方位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在城市社区发展综合超市、生鲜超市、再生资源回收等商业网点,构建便民、惠民的城市经营服务网络(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合指科、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提升社有资本质效

1.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注重绩效结果与薪酬兑现紧密挂钩,继续巩固放大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健全内控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坚持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用机制促动力,推动实现社企分开、政事分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坚持“七个必审”和“十条红线”,着力防范化解风险。(责任领导:陈绪梁、徐亮,责任单位:企业科、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办公室、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2.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出台《咸宁市供销社社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推进全市系统供销集团实体化运营,合理调整内设机构,整合主营业务停滞、资产数量较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直属全资、控股企业,压降管理成本。强化联合合作,支持社有企业通过共同发展业务、合作经营企业、投资共建项目等市场化的方式,与系统内外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企业科、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3.推进“大社资”建设。进一步细化出资人监管权力责任清单,落实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做到管好资本、放活经营。最大限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挖掘变量”,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分散零落资产,放大优质资产,盘活低效资产。(责任领导:周晓玲、陈绪梁,责任单位: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企业科、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4.用好用活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主动适应农业农村金融需求,与省农担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服务模式,创新咸宁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供销合作贷”业务模式,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服务体系。严格投资方向,主要支持基层社改造、供销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供应链体系建设等项目,对合作发展基金资金来源、使用、申报、评审、监督等内容进行优化,确保基金使用安全高效运行。(责任领导:陈绪梁,责任单位:企业科、咸宁供销集团、咸宁市祥升基金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供销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项目谋划力度,聚焦“两新”“两重”、供应链体系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谋划一批跨区域的全市综合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新增国债和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支持。加强项目建设督导力度,根据《咸宁市供销社2025年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对六个县市区社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督导,做到一季度一调度。(责任领导:陈绪梁、涂国文,责任单位:经发科、企业科、咸宁供销集团、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供销自身建设

加强供销社行业管理、政策协调、资产监管、教育培训,强化供销社层级间的联合合作,全面推进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有资产产权登记(统计)制度,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发挥监事会、纪检监察等监督资源优势,提高监督实效性、严肃性,构建“大监督”格局。持续推进“清廉供销”建设,着力打造“五个机关”(政治机关、“三秒”机关、“倍速”机关、奔跑机关、清廉机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四风”、树新风,全力服务社有企业和基层组织发展。(责任领导:周晓玲、徐亮,责任单位: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办公室、各县市区供销社,完成时限:202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