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供销系统多点发力 构建冷链物流新生态 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咸宁市供销系统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部门协同、设施升级等举措,构建起覆盖“产、储、运、销”全链条的冷链服务网络,为农产品保供稳价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联合合作,筑牢冷链物流基础底盘。咸宁市供销社系统以开放合作姿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冷链项目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咸安区供销社通过招商引资对百源冷链物流中心实施改造,冷链仓储面积扩展至5600平方米,仓储量达6960吨,冷链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赤壁市供销社联合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库容5万吨的智慧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项目,该项目兼具应急物资储备、农产品集散及物流配送功能,成为区域冷链网络核心枢纽。通山县供销社与通山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进“鄂东南壹号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协议持股20%,项目占地108.87亩、建筑面积82368平方米,重组后预计年配送物流量超10万吨。通城县供销社与湖北宏锦果蔬物流中心共建城乡供应链集采集配中心,占地40亩,配套6000立方米保鲜冷库、500立方米急冻库、9000平方米加工车间及20台冷链配送车辆,形成覆盖城乡的供应链网络。
二、整合部门资源,畅通双向流通网络体系。嘉鱼县供销社牵头落实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整合交通、农业等部门资源,在金润物流园建成冷链库并配置专业设施,构建 “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双向通道,集聚20余家物流企业,形成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购销网络,实现嘉鱼农产品“直供全国、销向国际”。2025年上半年物流量达20余万吨,推动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转。
三、布局“地头冷库”,破解农产品保鲜难题。聚焦源头保鲜需求,基层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联动建设田间冷库,从“最先一公里”保障农产品品质。赤壁市东柳村、九毫村供销社投资近200万元建成1500立方米冷库,单间可贮藏西兰花2万斤、西瓜3万斤,有效缓解瓜果蔬菜旺季销售压力。在柳丰园种植、正农果业、振兴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建设水果及水产品储存、保鲜冷库,解决了旺季水果和其它产品的销售难题,筑牢农民收益“防护网”。崇阳县供销社牵头组织多家较具规模冷链经营企业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十四五”期间在城区、白霓镇、桂花泉镇建成3个冷库,优化全县冷链布局,精准调节生鲜农产品供应时效。
四、深化供应链对接,打通城乡配送末梢循环。咸宁市供销系统与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通过直接对接、直接采购,解决了农村蔬菜、水果、肉、蛋类等农产品销售难、运输难、保鲜难问题,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同时,配套解决副食品、粮油等下行“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高效配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冷链保障体系。